查看原文
其他

曹林洲 | 立储杂说

曹林洲 时光捡漏 2021-07-31

『时光捡漏』您生活的笔记本


    立  储  杂  说

文  |   曹林洲


 尧舜将帝位禅让给天下最有德行的人,以此来更好地为天下人服务,而从禹开始便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,从此天下再也不是人民的天下,成为帝王自家的天下,人民成了帝王的臣民,国家机器由服务型转化成统治型,帝王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统治,才能使自家的江山千秋万代。于是,立储就自然成了君王的头等大事,头等难事。

 公元前771年,《狼来了》原创故事的主人公,昏聩无能的周幽王,虽然他的烽火戏诸侯特别有名气,但是真正结束西周王朝,要了他性命的原因却是他错误的立储决定。周幽王特别喜欢妃子褒姒,不顾朝臣的反对,不顾礼法的约束,一意孤行,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,并加害太子宜臼。强立褒姒为后,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。申侯对女儿及外孙的遭遇非常愤怒,于是联合了缯侯及犬戎各部,攻打周王室,灭掉了长达275年的西周王朝。

立储是多少君王伤透脑筋的事情,也为难了多少名臣良相,有人甚至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曹操问贾诩:“立谁为储?”贾诩大夫没有直接回答,曹操问:“为何不答?”贾大夫说:“我正在考虑,所以不能回答。”曹操问:“思考什么?”贾大夫说:“我想到袁本初父子和刘景升父子。”袁本初即河北袁绍,曾经拥兵百万,雄霸一方,偏爱幼子袁尚,立其为储,致使长子袁谭跟幼子袁尚同室操戈,骨肉相残,最终葬送祖业。刘景升即刘表,坐拥江南富庶之地荆州,废长立幼,自生内乱,毁掉基业。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,贾诩的回答在曹操耳边就像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。其实,在曹操心中从来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否定曹丕,曹丕从小骑马射箭,文韬武略样样都行。只是他特别偏爱幼子曹植,曹植确实很优秀,尤其是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。南北朝时期,大诗人谢灵运说:“天下才有一石(dan)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对曹植都有如此高的评价,可见曹植对建安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贡献之大。曹操曾有意识培养曹植,让他领兵打仗,他也知道父亲是在培养考察他,可是在临行前却喝得烂醉如泥。于是曹操就取消了他的这次机会,从此曹植在父亲心中被打上了酸腐文人的烙印。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,应该是父亲对小儿子的一种偏爱,贾诩巧妙且掷地有声的提醒,更使曹操坚定了拥立长子曹丕的决心。

唐太宗李世民英明一世,在立储一事更是惆怅,由于武氏篡权,后世对他的立储也褒贬不一。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,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,由于溺爱而性格叛逆,谋反被废。二子李泰,聪明英俊,文武双全,却阴险霸道。三子李治生性仁儒,胆小怕事。李恪文韬武略,颇像太宗,却非嫡子,且是隋炀帝外孙。

 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“李恪英物,李治朽物,知子莫若父。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,可谓聪明一世,懵懂一时。”然而在唐太宗一生中,特别是立储一事,他脑子里“玄武门之变”犹如刚刚发生。他最终的决定,应该是过多的考虑家和,皇子们相安无事,能够保全。太子李承乾被废后,李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选,有大臣建议立魏王李泰,唐太宗将大臣的这一建议跟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李泰。李泰扑进太宗怀里说:“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,从现在开始,我才真正称得上陛下的儿子,我只有一个儿子,将来我死的时候,要把他杀了,然后把帝位传给弟弟晋王。”太宗说:“父子天性,李泰能对我说出这种话,实在让我怜爱。”褚遂良不以为然说道:“陛下的看法不对,魏王的说法不成立,等陛下百年之后把帝位传给魏王,魏王之后再杀了自己的爱子,把帝位传给弟弟晋王,天下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存在呢?当初立太子时,您在李承乾跟李泰之间犹豫不决,因为立了李承乾,而给李泰在众皇子中最好的待遇,甚至超过了皇太子,造成的混乱一直延续到现在。如果陛下一定要立魏王李泰,请先妥善安排好晋王,才能保全他们。”唐太宗听了褚遂良的一席话,立刻老泪纵横,哭着说了三个字:“我不能。”加之长孙无忌也看透了他这个外甥李泰的阴谋凶残,因此力推李治。魏王李泰看到几位重臣及最具分量的舅舅长孙无忌夜不支持自己,便主动出击,找到晋王李治说:“你和汉王好,不怕将来受连累吗?”李治是个胆小的人,整天忧心忡忡,唐太宗询问缘故,李治把李泰的话告诉了太宗。太宗明白了李泰是一个冷酷的人,一旦他得到了最新的帝位,只怕没有李治及众皇子的活路。

有一天唐太宗把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李绩几个重臣留下,商量皇太子的事,几个大臣都力推晋王李治,李绩不吭声,唐太宗问他时,他说这是陛下的家事,太宗一脸的不悦,之后就将他贬出长安。太宗有意让晋王李治登基后,又将他召回委以重任,让他对晋王感恩戴德。太宗突然拔出腰刀,对准胸膛,要刺死自己,众人慌忙夺刀,递给晋王李治,有人问太宗:“陛下不就想立太子吗?陛下想立谁就立谁”唐太宗说:“立晋王”。长孙无忌第一个表态:“遵旨,谁有异议,斩”。太宗转过来对晋王说:“你舅舅答应立你为皇太子,还不快谢谢你舅舅”。晋王随即跪拜舅舅,唐太宗为立储可谓处心积虑费尽心机。

岳飞之死,千年来这笔帐都记在了秦桧头上,其实就像秦桧对韩世忠说的那样,“我秦桧害不了岳飞,岳飞也害不了我,我们之间谁也害不了谁”。岳飞是个文武双全,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,他的那首《满江红》便是他一生的写照和追求。他要收复中原,迎回二圣。皇权的至尊至贵,神圣不可侵犯,哪怕是个落魄皇帝也是如此,岳飞不懂得这些。迎回二圣,那叫宋高宗赵构如何是好?这个皇帝谁来做?五毒俱全,以逃跑见长的刘光世将军,向宋高宗提出辞职回家养老,高宗欣然答应,并赐赏了金银珠宝,美女良田。高宗一高兴随口就对岳飞说:“你不是要收复中原嘛,刘光世这五万人马就归你统管”。然而,高宗这话有上句没下句,等了一段时间,岳飞就急了,一生气跑上庐山给母亲守孝去了,皇上派了几拨人去请他也不下山,给皇上耍脾气,撂挑子。无奈皇上派岳飞最要好的朋友再请其下山,好友说:“皇上让我来请你,你不下山没事,可我会没命的”,岳飞因不愿朋友为难才答应下了山。小时候每次读《说岳全传》写到岳飞激战正酣,十二道金牌才把岳飞召回,我都会在心里骂秦桧可恨,怨皇上糊涂。可如今试想这样的岳飞,哪个皇上能不害怕?放到别人可能两道金牌就该杀头了。然而岳飞之死最要命的应该还是立储一事,自从赵匡胤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之后,其弟弟赵匡义便不离左右,可谓臂膀,赵匡胤死后,赵匡义篡了哥哥的江山,给侄子一个八贤王的虚职。靖康之变金国人把赵匡义这个分支家眷3000多人掳去金国,唯独留下赵构。这个赵构原本在金国做人质,此人比较彪悍,金国人认为他是个冒牌货,被要求用另一个公子换回,事变中正好在返回途中,幸免被掳。赵构原本有一个儿子,三岁不幸摔死,赵构南逃时,在海面上漂流了三个多月,长时间惊吓,失去了生育能力,无奈从民间选了两个赵氏后裔加以培养,可这两个孩子都是赵匡胤分支。岳飞就在君臣相互都很怨气的情况下,不听好友劝阻,给高宗上疏要求立储。当时高宗才人到中年,身强力壮,况且要立的又不是自己的儿子。岳飞这个时候要求立储,高宗最直觉的反应便是要将自己取而代之,这便成了岳飞的死穴。政治上的幼稚,误国误己,可惜可悲。

从立储我们可以领略到人性的复杂多变,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难处,帝王也一样,诚心诚意地为国家服务,为他人着想肯定没有错,然而方法策略也同样重要。贾诩、李绩、岳飞都是鲜活的例子,相同的事情,不同的处理方法,就有大不相同的结果和命运。纵使你的想法再对,过于刚直都会于事无益,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。过于圆滑世故,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。唯有《易经》讲的圆通是最高明的,以退为进,或做一定迂回,最终达到目的,方为可取妙法。

 作者简介 


曹林洲,陕西眉县人。宝鸡市人民医院医生,热爱国学,喜欢诗文,爱好字画、集邮、象棋、篮、足球。微信号:383990597


【悦读推荐】

王晓琼 | 与人相处的智慧

王晓琼 | 不让人难堪更是一种智慧

王晓琼 | 猪和乌鸦的谅解

王晓琼 | 包容的智慧



文字审核:李   强

责任编辑:辛   克

◆  ◆  ◆  ◆  ◆  

【关注我们】

【凤翔作家&时光捡漏】新媒体联盟


时光捡漏 ∣您的生活笔记
 公众号ID:xinke19820728 

人生 · 生活 · 活着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